Get币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,全称为Global Exchange Token(全球交易所币),为用户提供安全、高效、便捷的支付手段。它诞生于2017年,由荷兰阿姆斯特丹的GET协议基金会推出,最初专注于解决传统票务行业的痛点,如黄牛票、假票等问题。作为以太坊区块链上的ERC-20代币,GET币通过智能合约实现数据交换,总量限定为10亿枚,其中70%面向公众发售,20%分配给团队和顾问,10%用于社区奖励。其技术核心结合了区块链的透明性与加密算法的高安全性,同时具备低手续费、快速交易确认等特性,逐步从票务领域拓展至更广泛的金融应用场景。
GET协议被更多票务公司采用(如德国的TecTix和意大利的Wicket Events),其应用场景已从演出票务延伸至博物馆、体育赛事等领域。2021年该协议进一步整合DeFi功能,推出NFT票证和质押机制,增强了代币的实用价值。尽管当前市值排名未进入主流币前列,但项目方持续的技术迭代(如2023年升级跨链兼容性)和合规化布局(如获得荷兰警方合规认证),为其在跨境支付和去中心化金融领域的渗透奠定了基础。行业分析认为,若能在流动性挖矿和商户接入规模上实现突破,GET币可能成为垂直领域的重要基础设施代币。
GET币通过独特的供需机制形成竞争力。其设计采用定期回购销毁机制,即票务公司需从公开市场回购GET币用于业务结算,随后销毁部分代币,这种通缩模型有效支撑了长期价值。与比特币等波动较大的加密货币相比,GET币价格相对稳定,年化波动率低于30%,更适合商业场景。其交易确认速度达每秒2000笔,手续费仅为传统跨境支付的1/5,这些特性使其在B2B结算和小额高频支付中具备显著效率优势。GET协议已与韩国Klaytn区块链达成合作,借助后者5000万用户基础加速亚洲市场拓展。
使用场景的多元化是GET币的另一突出特点。除核心的电子票务业务外,它已接入三大类应用:一是跨境汇款,通过智能合约实现秒级到账,尤其活跃于欧洲与东南亚的劳工汇款通道;二是去中心化金融(DeFi),用户可通过质押GET币参与流动性挖矿,年化收益约8%-15%;三是数字身份验证,部分欧洲高校使用GET链存储学历证书防伪数据。2024年更与阿里巴巴旗下平台试点合作,探索电商场景的NFT票券核销。这种技术+实体的双轮驱动模式,使GET币在实用型代币中保持了较高的用户黏性。